技术中心

技术中心

  • 石英密度
  • 外观
  • 耐热性
  • 杂质
  • 析晶
  • 化学特性

制作石英坩埚所用的石英砂堆积密度一般在1.6~1.7g/cm3,石英玻璃的密度2.2g/cm3.

无色透明。 

石英砂呈现白色的主要原因是光的散射造成的。

长期使用温度在1100~1200℃,短期使用温度在1400℃。

注:石英坩埚使用温度1420℃左右。

不同品种的(信越)石英在1200摄氏度时,其形变量随加热时间的变化。

石英中的金属杂质含量会直接影响到半导体材料(硅片)电性能及少子寿命等,B元素是石英中最难去除的杂质元素。Cu/Fe/Ti会影响少子寿命,Li/Na/K等会降低石英的粘度,而且会直接导致单晶硅中产生微缺陷。


      析晶(又叫失透)是石英玻璃的一个固有缺陷,从热力学观点看,石英玻璃的内能高于结晶态方石英,属热力学上不稳定的亚稳态,当温度高于1000℃时,SiO2 分子振动加速,经一段较长时间的重新排列、定向便形成结晶。
      析晶主要出现在表面,其次是内部缺陷处,原因是这些地方容易沾污,引起杂质离子的局部集聚,特别是碱离子(如K、Na、Li、Ca、Mg等)进入网络后引起粘度降低,促使失透加速。

      石英玻璃化学性质极其稳定,除了HF和热的磷酸,几乎不溶于其他任何酸,但是石英玻璃会溶于碱,所以不宜用其包装碱性物质。
      在800℃以下,石英玻璃不与金属氧化物(除PbO)发生反应,在800℃以上时,会与ZnO、碱金属氧化物起反应,900℃以上时,会与BaO、MgO、Fe2O3起反应,1000℃以上时,会与Al2O3、CaO起反应。